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中原財法系畢業系友訪談-姚開叡學長 (92級畢業系友)

中原大學財法系畢業系友訪談

-新生學涯成功體驗營演講訪談


姚開叡    系友 (92級畢業系友)




  • 講題:法律這條路
  •  現職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務部高級管理師
    兼任自由翻譯作家(協助律師事務所翻譯法律文件)
  •  學經歷
    在學期間擔任學生議會議長、
    畢業生聯合會副會長、
    學生會社團部長、
    第二屆理律盃模擬法庭辯論賽中原代表隊領隊、
    財法系辯論隊隊長等

    畢業獲國貿法律組、金融法律組專業證書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法學碩士(2012)
    2011年Merit Scholarship得主
    財政部中國輸出入銀行法務組、業務部專員
    星展銀行消費金融部及債權管理處專員
  •  演講摘要
不管目標是什麼,每個人如果持續地努力,是會前進的,但目標不會移動,所以離目標會越來越近。

  我在念書的時候,系上幫我們開了四組學程,現在合併成三組。這在我們還沒出社會、還不是很確定會投身哪一產業的時候,可以去選這些學程的課來修習,並且是依照自己的興趣來做選擇。這些學程都是系上老師針對每一個組所需要的法令跟養成教育,把重要的課程整合進一個學程裡。
一、法律人常見的出路。
第一個就是律師考試,再來就是高普考、特考、國營事業,接下來是企業的法務,再來就是學術的研究。學術研究有英語系國家、非英語系國家跟華語系國家。我國較基本的法律例如民法、刑法、憲法幾乎承襲德國,和德國有較深的淵源,如果想走傳統法律研究,通常會前往非英語系國家,也就是歐洲國家,例如德國、奧地利等等,日本也是一個選擇;而英語系國家比較偏向實用的法律,例如商事法、銀行、證卷、保險等,因為商業上的交易習慣、遊戲規則等是英語系國家經濟相對強勢,所以研究這些領域法律的學者通常會前往英語系國家。
這幾年也會有人選擇前往中國大陸念書,一方面可能是基於生意關係,另一方面語言上的溝通也比較容易,不用再經過一些語言的考試等等,所以這幾年,像東吳大學的部分教授也是從大陸念書回來的。

二、金融業工作與生態分享。

金融業的工作機會對法律人來講是相對容易入門和上手的工作,因為有很多工作是我們可以做的,跟法律比較有關係的,例如說催收,催收的意思就是利用打電話、提起訴訟或是其他方式來進行催收的工作;另外還有法務的工作,法務的工作就是所有在銀行、金融業會用到的法律或是合約的撰寫或修改等等,這些都是法律人會接觸到的。另外最近流行的就是法令遵循,這項工作跟法律的關係在於,金融業的營運穩定與否和社會大眾的權益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為了要維持穩定的營運狀態,政府機關或金管會有很多的法令、解釋常常在修改,為的是監理金融機構的經營。那這項工作就是要確保銀行的業務執行都符合法令規定;洗錢防制和金融犯罪調查的機會則比較常出現在外商銀行。
在金融業有機會接觸的,不只是和法律有關的工作,例如徵授信。這項工作就是銀行依據個人的資產狀況、信用評分去做放款的動作;外匯部分,因台灣是以貿易、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所以外匯的工作主要是信用狀的簽發。
而金融業工作與生態,首先要先說缺點的部分,像是資源分配不均、全員業務制度、證照考試至上、法令多如牛毛、合約較無彈性、升遷展望受限、轉職選擇較少;再來優點的部分,像是產業相對穩定、辦公環境良好、收入相對豐厚、學習機會眾多等等。
  三、公職工作與生態

服公職的缺點則包括錄取難度偏高、組織官僚僵化、同仁年紀偏高、考核論資排輩、勞役分配不均、學習機會較少、年金政策搖擺、薪資先高後低;而優點是工作保障穩定、工時相對較短、適應官場文化、磨練文書寫作、自由時間較多。

  四、科技業工作與生態分享

在科技業我們除了做法律的工作,無法做其他的工作。科技業的法律人主要工作也是撰擬、審閱、修改及談判各種合約、處理訴訟、智慧財產管理(商標和專利的申請)等等。
而缺點就是工作環境較差(環境多類似工廠)、資源分配不均、研發業務至上、產業趨勢難料、合約談判複雜(鮮有定期化契約)、語文門檻較高;優點則是磨練談判能力、語文進步神速、跳槽機會眾多(科技公司和傳統產業公司所用到的法律類似)。
  五、人力資源市場趨勢分析

在未來律師資格將成為執業的門檻(如公股銀行考試資格及外商銀行要求皆是),以臺灣銀行及土地銀行為例,在2010年之後,其所要招考的法務人員都限定要考過律師執照,並且已經實習完畢,才有資格報考法務人員。
而美、中、臺律師執照則隨產業別各有偏好,以銀行、金融業為例,仍以台灣律師執照較受歡迎;科技業以美國執照最為吃香,但也喜歡大陸執照(因為科技業在大陸現在幾乎都有據點);而傳統產業、製造業則是喜歡大陸的執照,所以美國和中國是另外兩個大家可以考慮的執照,但美國部分須有在當地受教育並取得學位,始具有報考資格。
另外語言能力要求的增加、跨國交易案件遽增(合約架構複雜)、非訟商機更勝訴訟(非訟案件大多來自跨國案件,對語言要求嚴格)、第二專長養成的重視(分工過細已非趨勢)也是目前實務上的趨勢。
最後,以簡短的結論勉勵學弟妹,試著做到提昇高度(成功者通常想得不一樣)、擴張廣度(隨時保持樂於學習之彈性)、才能走出法律人的活路(法商雙棲才是勝者之道)。
  • 訪談Q&A

Q1:在您大學的求學期間,是什麼因素影響您,讓您選擇了目前從事的專業領域呢?
A1:在台灣法律系畢業的學生,通常會往兩個地方走,一個是金融業,一個是科技業,這兩個領域是可以學到比較多東西且相對薪水高的地方。我大學畢業剛退伍投履歷時,在人力銀行上看到的幾乎都是金融業或科技業在找人,面試了幾家銀行,結果就投入了金融這個領域。其實在台灣,法律這個專業的就業環境是競爭且殘酷的,如果已經有個特定的目標或理想,如考國考、服公職,那我鼓勵及早朝這個方向前進,否則絕大多數的人如無特定目標,畢業後就只被動剩下這些選擇。
Q2:可以跟我們分享您參加辯論比賽的經驗與心得嗎?
A2:辯論比賽在培養幾個能力,第一個是「傳播能力」,給你一段時間,你要如何把你的想法解釋清楚,讓大家聽懂,然後時間是有限的,所以這是一種傳播能力的養成。而你要讓人家聽得懂,不是講話講得快而已,你要有「有條理」、「有次序」、「有系統」地去做介紹,所以這是在培養一種邏輯和架構系統的能力。除了申論的部分,講到答辯或是質詢的時候,事實上那是一種提問或回答的能力,也是臨場反應的能力。當然也包括,聽了對方的一段申論,他只是要闡述兩個概念或核心價值,當你決定要問哪些問題的時候,就一個旁觀者,可以從你的問題中,知道你從他的申論中瞭解到什麼,然後你認為什麼是重點。所以申論是培養組織系統的能力;答辯和質詢是培養邏輯和臨場反應。當你在聽辯論的時候,你是在學習當一個好的聽眾,好的聽眾的重點在於幫助你成為一個能夠抓得到重點的人。但是我要補充一點,這些能力培養之後,其實很多人沒有參加過辯論比賽。對於參加辯論比賽普遍有個想法就是伶牙俐齒、能說善道、油腔滑調,大家都吵不贏他,所以也不喜歡跟他爭論什麼。出了社會之後,重點是在於剛剛培養的那些能力,而能言善道、油腔滑調、很犀利很會挖苦人,對於出社會的人際關係是十分負面而沒有任何幫助的。
在社會上運用如何溝通談判、如何傾聽、如何找到重點的能力、邏輯跟臨場反應,去幫大家找到一個平衡,或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那才是最大的價值。

Q3:您認為要如何同時兼顧學業和課外活動呢?
A3:我認為跟一個大學生講課業很重要,要同時兼顧這件事情,以剛上大學的見識跟心智的成熟度,是很難讓他們在邏輯上和認知上理解的事情,如果在那個年紀很快就能認知到,那必定會很快地考上國考,會念到博士,但絕大部分事實上不是。你在我的簡介裡看到我舉辦很多活動、在社團有很大的頭銜,但沒有看到有書卷獎的紀錄,所以事實上我並不是書念得很好的人。但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回頭看這件事情的時候,玩社團其實是在培養領導的魅力和辦活動的能力,包括溝通協調。我認為玩社團是不管你書念得好不好,都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講到念書這件事,如果你在大學已經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話,那我會希望在一般的科目能夠維持一定的水準,但在特別有興趣的科目要特別加強,因為那很可能成為你將來工作的專業能力。但如果還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或是志向很廣泛,那我覺得在大學的時候應該多涉獵各種領域的知識。一般來說,我認為只要做得到課前預習,基本上成績不會太差。

Q4:您感受過國外法律學院的求學氛圍,就您自己的比較,跟台灣的法學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A4:美國的學生相較於台灣的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養成一個預習的習慣,我不太曉得歐洲是否一樣,但在美國,老師會在每一學期的課表公布哪一本書在什麼日子要上第多少頁,所有學生都是在上課之前都預習完成,甚至是做了筆記帶來上課,上課的時候純粹討論,老師不會講課。這種情況在台灣是很少見的。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因為這會幫助你調配你的時間,如果你都看得懂,上課就可以輕鬆。如果你有些部分是不了解的,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講解那個部分時。這樣看起來很辛苦,但卻是一個增加學習品質的作法。
再來考試作弊的問題,美國學校沒有監考制度,教室內有廣角攝影機,而教授會隨時去抽查,只要有人作弊,就會直接開除,並發函給全美國大學、律師公會等等,所以就不會再有第二間學校接受你,就算讓你入學,以後也沒有考律師、司法官的資格,十分嚴格。其實美國看似高度自由的國家,但它卻向世人展現,有高度自律才有完全自由的真理。

Q5:在您求學、求職、工作這段期間一路走來,曾經歷過失敗嗎?而面對這些挫敗,您是怎麼克服而破繭的呢?能與我們分享嗎?

A5:我覺得遇到挫折的當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確定,我到底有沒有盡了全力?這個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很難,這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如果有盡了全力,我會認為你就應該要釋懷,因為代表說依你現在的能力就是只能做到這樣子。我覺得比較是一種本能,比較和忌妒,有的時候是一種天性。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人最後最大的敵人和最需要戰勝的永遠都是自己,自己和自己做比較。有的時候我們不要說誰賺得多誰贏了、誰賺得少誰輸了,與其這樣子講,不如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互相領先的過程。就像今天也有來經驗分享的系友邱晨講的一樣,人要有自知和反省的能力,從這當中去尋求自我的突破和進步,把不如意的事當作一種考驗,放寬心、凡事盡力,當初的挫折,過幾年回頭看,可能會發現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
  我在演講裡有提到我待過公家機關,公家機關是一個論資排行來排考核和升遷甚至是工作量的地方。但年輕人剛出社會就會抱怨為什麼我做最多事但考績卻總是墊後,認為這個地方對不起我。但這當中我也認知到,公家機關的人絕大部分學歷都挺好的,能考上高普考,都滿厲害的,縱然有些人學歷不是特別好但至少他很會考試吧!那我學歷很普通,沒有特別之處,而很多人在公家機關都有念碩士,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反省之後,就決定那我應該要再多念一點書。我相信如果沒有在升遷上受到委屈,我可能就不會再出國去念書。所以凡事盡力、放寬心,因為這些挫折,說不定都可以激起你再重新跳起來的動力。

Q6:如果人生能重來,您還會選擇念法律嗎?

A6:如果我比現在再用功一點,或許會。在我唸書的時候,有一位寫「千萬不要念法律」這本書的人叫楊智傑,他是台大法律系畢業,也在台大拿到了博士,現在在大學教書。他認為不要在台灣念法律,因為在台灣的法律教育,就像是職業訓練所,事實上那就是補習班,那不是教育,而是補習,那不是學校應該教的。在台灣的律師率取率只有10%,這是一個很扭曲的價值觀念。我會認為如果你是一位很會念書、很優秀的人物,那你可以去做這件事情。但如果是身在台灣,我可能不會選擇在台灣念法律。

Q7:近年來,公民意識抬頭,社會運動中,街頭上不乏有大學生的身影,對此,您的看法是?

A7:在我唸書的那個時代,台灣的年輕人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關心政治、不關心國家,他們只想著八卦、韓劇、網咖這類的事情。他們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是沒有感覺的,也是漠不關心的,非常的冷感和冷漠,我認為這是不對的。
在參與公民運動的同時,也是在培養法律人批判、思考和辯證的能力。但我認為,有自律才有自由。公民運動是年輕人對於這個社會的一種熱愛和表達關心的一種方式,但是同時也必須在理性、合乎國家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來進行。我演講裡提過,美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但是自由的同時是高度的自律,美國學生對專業的尊重、對老師的尊重以及在課堂上所下的決心和苦心都是一種高度自律的表現。
我認為台灣的學生關心社會很好,但有時候在某種程度上是年輕人的造神運動,他們有沒有想過,父母花錢給他們接受教育,他們可能就遊走在法律的邊緣,甚至是違法行為,十分可惜。
所以我會認為,先學會自律,我們再來談自由。但我永遠都要說,關心社會、熱愛國家,從很多角度去思考這樣做是否合理,這是身為人最基本的價值。如果不懂得自省、不懂得思考,事實上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Q8:閒暇時,您是如何充實自己的呢?

A8:其實我很喜歡研究很多東西,包括時尚等等。我會認為不要把所有的力氣都專注在專業的長進上面。人活在世界上,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要擁抱生命。人為什麼要工作?事實上就是為了生活。沒有工作,要如何養活自己、照顧家人、孝順父母?除了工作上的長進之外,工作和生活要取得一個平衡。工作上的長進,通常是非常目標導向的,但通常是「做中學」。以人的一生來說,其見識和長進是不會停止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值得學習的部分。當到了某一個程度時,不要太把心思放在專業的成長上,事實上培養人的文化和氣質比培養專業更重要,有時候,活的精采更重要。

Q9:您有推薦的書籍、電影或活動能分享讓學弟妹們參考嗎?

A9:我推薦一本書《哈佛新鮮人──我在法學院的故事》。其實我想告訴台灣的學生,能夠在台灣念書,所承受的壓力是相對小的(雖然司法考試的難度可能是全世界最大),雖然就業的職場上是嚴峻的,但是學校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因為這樣的幸福,必須要更感謝有老師會這樣循循善誘、從頭到尾不斷的講給你聽。老師對大家好是一種福氣,但受到的磨難少,成長就少。

Q10:您在金融業待過,而我們在台灣很少見到國外發生的大事,不管是金融或者是科技類,請問有什麼推薦的刊物能夠讓我們多了解嗎?

A10:我現在在科技業,每兩個星期就要負責整理一份處長以上、副董事長以下都要看的刊物,是有關於國際新聞、新知或者是各個領域的法律有無修改等等。但絕大部分的文章來源皆是來自中國,台灣鮮少有人在整理這樣的訊息。我覺得非常可怕,當台灣人還沉迷在韓劇、追韓星歐爸的時候,事實上大陸媒體都在報導國際新聞,我們的格局和眼界完全不是大陸的對手,所以我蒐集的大部分都是簡體字的文章。這些事情外國媒體當然都會報導,像紐約時報、彭博社、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等,這些報社的刊物都有做中文版,但我建議大家可以看英文版學習英文。這上面都有這世界上真正值得你去關心的事情。但如果硬要從台灣找幾個網站能夠有這些文章,像是關於上市公司營運的鉅亨網、MoneyDJ,科技業類的科技新報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去研究的。

Q11對於求學階段的學弟妹們,您有沒有什麼鼓勵的話及期許呢?

A11:及早訂立發展目標、砥礪正派可靠品行、積極加強語文能力、積極學習第二專長、熱忱參與社團活動。





責任編輯:許皓妤
核稿編輯:姜依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